初冬时节,辽沈大地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清新素雅。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绿色工厂,践行着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理念;一条条数字化改造后的智能生产线让众多老企业焕发新生机;一台台高端智能装备填补行业空白……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正发生新的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征日益鲜明。在奋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辽宁正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出新的发展图景。
打开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向绿而行,擦亮发展新底色
走在大连长兴岛的恒力石化产业园,就像穿行在一座座由储罐和管道组成的巨型城堡,从炼油到化工,各种物料通过管廊紧密连接,各流程环环相扣,形成了“从一滴油到一匹布”的全产业链模式。
这是2024年6月16日在大连长兴岛拍摄的恒力石化产业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穿过这些大型化工装置,记者来到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的污水处理展示馆,所见是另一番景象:小桥流水、绿植环绕,成群的金鱼在水中游弋,仿佛置身江南园林。
“这是经过处理后循环利用的废水。”公司总经理许锦告诉记者,他们把废油加工成为营养物,再用污水处理技术完成水质的净化。处理后的污水化学需氧量在15毫克/升以下,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辽宁省是化工产业大省,做好污染处理,是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的必修课。据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介绍,聚焦绿色化,辽宁已累计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575家、国家级176家,“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1%。
绿色制造,还体现在“老字号”企业的升级改造上。
新能源车运送物料、烟气排放脱硫脱硝、环保设施在线监控全覆盖……在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完成了钢铁生产的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改变了企业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生产过程,实现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统一。
“这可是个精细活。”鞍钢股份鲅鱼圈钢铁分公司安全环保部环保主管佟鹏说,“我们对传送铁矿石物料的皮带和落料点实现全封闭,实际上这些也是污染产生的重要来源。”
在绿色能源利用上,辽宁企业也在加快引入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着力实现能源的多元化供应。
这是2023年12月7日拍摄的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舍场300MW光伏发电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米其林沈阳工厂今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发电改造,未来20年可享10亿千瓦时清洁电力,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宝马在沈阳的动力总成工厂及第六代动力电池中心未来可实现100%非化石能源供热……省内一批重点企业都将绿色能源作为自身发展的必选项,面向未来擦亮发展的新底色。
向智转型,锚定未来促创新
向“数”出发,凭“智”转身,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带来新的动能。近年来,辽宁省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融合应用,加快技术创新,数字化智能化变革迈入新阶段。
——智能制造助力传统企业提质增效。在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一台台数字化工位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图纸、工艺流程、物料等信息在显示屏幕上一目了然。“全面拥抱数字化让公司生产成本更低,产品质量更优,使产品有更强市场竞争力。”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说。
通过数字化车间建设,沈鼓实现叶轮等核心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每年节约190万张图纸投放;生产设备网络化接入实现设备效率透明化,推动核心设备的综合效率提升超16%。
目前,辽宁省已建立了近9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了222个数字化车间和115个智能工厂。
——智能产品加速释放新质生产力。今年夏天,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一群来自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作为特殊的工程师,为这项超级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6月3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在测试验证为点焊机器人新开发的功能。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为精准、高效地推进制造,新松公司创新性地将3D视觉、机器人智能焊接等先进技术融入机器人焊接工作站,有效解决钢壳焊接过程中工件种类多、作业流程频繁更换等难题,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智能化创新正成为辽宁向智转型过程中的新增长点。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打造5G+智慧工厂项目,部署智能运营、智能物流仓储等5G智能应用,利润率与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沈阳机床聚焦高端数控机床,2023年以来突破43项核心技术,数控机床收入占机床总收入的88.6%。
2023年2月14日,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的工人在车间进行生产工作。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能源管理智能化为老工业基地转型赋能。在辽宁能源集团铁法能源公司小青煤矿调度室,随着操作人员按下总控台启动按钮,井下500米深处沉寂的工作面被缓缓启动的机器轰鸣声打破,远端的采煤机稳步前行,割煤、推溜、移架,滚滚“乌金”通过传输皮带流水般涌向地面……
“实现智能化后,工作面作业人员由12人减至3人,并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小青煤矿生产办主任申玉玺说。
近年来,辽宁不断提升能源管理智能化水平,全面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在辽宁营口,华能18兆瓦超大风电机组顺利启动发电,每年可输出74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在辽宁大连,全省首个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2023年9月13日拍摄的辽宁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大连庄河海上风电20万千瓦项目首批风机成功并网,实现辽宁省“平价”海上风电“零”的突破。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向新发力,培育“新苗”生力军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高端装备制造,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一段时间以来,辽宁省大力培育多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为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壮大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起飞”。在沈阳法库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架架飞机陆续起飞。
2012年投入运营的这一航空产业基地,是东北地区首个批复使用的通用航空机场。以此为依托,法库县突出低空旅游产业特色,推出飞行营地品牌,开设越野飞机、水上电动飞机等体验项目,推动水、陆、空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全国低空旅游示范区。
2023年2月14日,工人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工作。 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不久前,2024东北亚(沈阳)人才交流大会暨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在沈阳召开,全国百余家独角兽企业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共商未来。
“我们研究制定沈阳市加快独角兽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围绕科技赋能、金融支撑、市场拓展、人才引育等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重点环节,推出5个方面20项举措,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沈阳市科技局副局长王勃说,沈阳市已先后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9家。
走进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密闭的真空容器内,由航天级合金钢材制成的转子以每分钟最高4.1万转的超音速飞驰旋转,实现动能与电能的高效转换……今年以来,这家辽宁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的业绩大幅增长。
2024年3月21日,在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机加车间操控机床。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新苗”的快速成长带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寒风中,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材料生产项目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几年前,在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公司成功完成用乙烯三步法制取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经过中试,这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公司董事长于春健说。
近年来辽宁众多“新苗”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不断释放带动效应。一组数据尤为直观:2023年,全省新增“雏鹰”“瞪羚”企业10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5.6%。
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进行组装工作(2024年6月13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
这些“新苗”生力军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1至10月份,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0%。
经过蓄势与沉淀,辽宁正向着高端、智能、绿色的产业发展方向迈进,在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新”向荣的未来篇章。
文字记者:孙仁斌、邹明仲、白涌泉
视频记者:赵泳
海报设计:姜子涵
统筹:朱舜、马晶、曹江涛、王宇轩
下一篇:没有了
- 2024/12/20“美国要对热销中国路由器下手”
- 2024/12/20#健康科普# 【#容易水肿可能和两个习惯有
- 2024/12/20微信功能更新接连不断,腾讯张军称诸如
- 2024/12/20娃哈哈集团公司员工班车结束运营,以后
- 2024/12/20不管又没有儿子,房子都已经是危房了,